Wednesday, November 21, 2018

非評比 — Metabones smart adapter mark V vs Sigma MC-11 (Canon EF/EFS 到 Sony E 轉接環)


[Canon鏡頭轉接在A7和A7 II]

在我2017年的器材廋身計劃中Sony的系統是重點之一。當時我有三部APS-C和全幅的A7機身搭配不下十隻的鏡頭。當時的目標是只留下全幅機。所以在一年中把所有的APS-C和非FE的鏡頭都賣了。

留下全幅機的原因是,當年的市場中,Sony的全幅機以性價(C/P Value)比來說大概是最高的了。但對我來說最主要的誘因是可攜性。無鏡單反和傳統單反的體積和重量的天壤之別早已是不爭的事實,Sony更誇張的把全幅的感光元件安裝在無鏡單反上。只要這全幅機的表現能與傳統專業級的單反抗衡,傳統單反的生命所剩的日子就真的屈指可數了。

事實證明,天下很難有兩全其美的事。Sony的感光元件的確不錯,但比起Canon和Nikon的傳統單反,第一代A7的高ISO表現和對焦的準確度和速度都還是略遜一籌。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昂貴的新力鏡頭不但少而且品質還跟不上兩大廠。對一個剛開始的系統而言,出鏡少還可以原諒,但高價而品質不好的鏡頭就另人卻步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從頭到尾只有一隻全幅的鏡頭(隨機鏡28-70mm)。用A7我都轉接手動老鏡。也因為如此,A7一直無法成為我的一線系統。

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有廠家出自動對焦的轉接環。有了這種轉接環,我就可以轉接Canon的專業級鏡頭了。Metabones是專做智慧型轉接環的日本公司,A7上市不久Metabones就開始研發可以自動對焦的轉接環,問題是當時A7的對焦系統還沒像現在那麼進步,Metabones雖然很努力研發,受限於A7的對焦系統,轉接環的表現總是不如人意。其間我曾試過三代的轉接環,後來還是以退貨收場。這個夢想一直到A7 II上市之後才開始有了轉機。一是新力成功的改良了對焦系統,引進了相差對焦(Phase Detection,相對於一代的反差對焦Contrast Detection)。Metabones在Sony新的對焦系統上去改良其研發多年的轉接環。第四代轉接環面世後,在網路上評比四起,大多的結論都是正面的。原本己經死心的我那時又開始有了盼望。不久之後新力終於把相差對焦透過靭體更新加入老A7,當時我真的很想重試Metabones的轉接環,最後一直裏足不前的原因是價錢。一個Metabones的轉接環要價四百美金。在我手上尚有可用系統之餘,我實在花不下這筆錢。

Metabones並不是唯一的轉接環製造廠。大多數朋友都不陌生的鏡頭製造廠Sigma也出了一個智慧型轉接環MC-11。這個轉接環要價二百五十元美金,在網路上也很有口碑。但它的價錢雖比Metabones的轉接環便宜,還是會在荷包挖一個大洞,所以我還是下不了手。

去年有個機會,我又賣出了手上一些少用的器材。新力當時正在促銷A7 III,所以一些廠家低價出清A7 II,正好又碰上一個促俏的機會,我就先後買進了A7 II和Metabones的五代轉接環。拿到轉接環後測試,結果正如網路上所說,對焦速度不錯但與所用鏡頭有關。有些鏡頭對焦還是慢。整體來說,我非常滿意。

上個週末,Sigma的轉接環降價一百美金!加上我手上的一張折價卷,我只花了一百美金出頭就買進MC-11。我的計劃是有了兩個轉接環後,兩部A7都可以使用Canon的鏡頭獨立作戰了。當然前提是MC-11的效能要達到我的要求。原本的想法是因為Metabones己經在A7 II上了,就把MC-11用在A7上。結果MC-11在A7上對焦很準但很慢。我想Metabones是較貴的轉接環,可能相容性較高,所以就把Metabones裝在A7上,測試結果出人意表的好。大部分的FE鏡頭對焦速度都不錯。

兩個轉接環心得總結如下:

Metabones V
美金定價$399.99
支援EF和EF-S鏡頭
我手上的Tamron鏡頭都無法成功對焦
支援Canon的IS(防手震)系統
在A7和A7 II上使用效能相近(我感覺不出差別)


[Metabones的轉接環]

Sigma MC-11
美金定價$249.99 (感恩節特價$149.99)
只支援EF鏡頭
我手上的Tamron鏡頭都無法成功對焦
支援Canon的IS(防手震)系統
在A7上的對焦速度幾乎無法忍受
在A7 II上的對焦速度和Metabones V不相上下


[Sigma MC-11轉接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Sunday, July 15, 2018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三)庫萊布拉島 Culebra


[我們搭的船泊在沙灘外不遠處]

波多黎各本島周圍有幾個面積較小的離島。這些離島較出名的有東邊的別克斯島(Vieques)和庫萊布拉島(Culebra),南邊的Caja de Muertos島。

到了臨加勒比海的地方,海灘玩水是不該錯過的。以前未常外出旅遊時常看到網站上評比世界各地海灘。當時心想,除了學生時代地理所學的沙岸和岩岸之外,各地海灘真有那麼大差別嗎?這幾年去過了幾個著名的海灘,漸漸的可以看出點門道了。加勒比海這個水域最大的優勢是海水水温高,所以一年中可以下水的時間較長。

波多黎各的小島中最吸引遊客應該是別克斯島,原因是這島面積最大,開發較早,所以比較現代化。南方的Caja de Muertos島,因為政府環保的考量,島上不准有居民,所以只能日遊,船次也較少。我們去的庫萊布拉島,途中有一個浮淺勝地,島上有的是號稱波多黎各最美的沙灘。

東邊的別克斯島和庫萊布拉島都有公共渡輪接泊。問題是這渡輪出了名的不準時,而且出不出船非常隨性。若自己開車到渡口搭乘渡輪,停車也是個問題,因為停車場車位有限。因為這些原因,很多人在網站上都不推薦公共渡輪。我們在計劃假期時就決定去庫萊布拉島,找到了一家當地的旅行社安排到外島的行程。早上旅行社的巴士到旅館來接我們,船票己經事先預定,一天的行程包括午餐,飲料(果汁,汽水,酒)和零食。到了港口,因為不是公共渡輪,登船的地方不同,雖然人還是挺多,但還算有條有理,也不需久候或擔心沒位子。

將近四十五分鐘的行程中,好幾次波濤洶湧,連杯中的飲料都灑出來。但突然風平浪靜,原來是到了浮淺的地方了。船就泊在海上,識水性的年輕人紛紛下水。一溜煙,女兒已經遠離我們探險去了。我和太太玩了一下水就上船上吃午餐。等所有人都回來用餐時,船緩緩的向庫萊布拉島的海灘駛去。

到了庫萊布拉的海灘外大約數百英呎,船就下錨。要上沙灘的人得自行游上岸。服務人員會用浮板帶不會游泳的人上岸。我不太會游泳,若沒這項服務我就只能待在船上看風景了。庫萊布拉在2012年達到世界十大海灘的第三名,一直是波多黎各當地人的驕傲。

我想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庫萊布拉島那一個美麗的夏日。


[庫萊布拉島的一段沙灘]


[庫萊布拉島]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索引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一)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二)聖克利斯托堡 Castillo San Cristobal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三)庫萊布拉島 Culebr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Saturday, May 19, 2018

Panasonic LX10 後續報告和減光鏡解決方案


[這個套件讓LX10可以使用一般的鏡頭盖和濾鏡]

使用松下的LX10一段時間了,有些心得可以分享。上次也提到大太陽下沒有減光鏡很難營造淺景深,順便用這個機會說明解決方案。

今年到現在我使用最多的相機是松下的LX10和佳能的SL1。不說都知道原因—輕量化!LX10用到目前為止,滿意多過於失望,所以我覺得錢沒有白花。但我發現了一個有點惱人的問題。當相機無法順利合焦時,對焦行程會加長,馬達會將鏡片組趨前趨後,希望達成任務。在用了LX10一陣子的某一天,我突然發現當對焦行程加長時,馬達發出不悅耳的聲音。當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對焦系統壞了嗎?但我從照片上檢示正確性時又發現對焦挺準確的。所以結論是我可能得忍受這個噪音了。問題是,沒注意到就好,一旦知道了就很難釋懷。我還沒機會試錄影,搞不好這個噪音也會被收錄。

我對LX10的按鍵還是不太習慣,尤其是四向鍵,常常按了沒動靜,得按第二次,而且有點滑,有時按了但滑到四鍵之間的空隙。原本我頗有微辭的光圈環,我已經習慣了,所以那倒不是大問題了。

除了上述的問題之外,我真的很喜歡這隻相機。大光圈的鏡頭在幾個低光的場合中很出風頭,高ISO的表現也非常良好。它當然比不上配備更大感光元件的相機,但重要的是拍出的照片堪用。自動白平衡也夠強,拍出的照片沒有太討厭的色調。整體說來令人滿意。

前次提到無法在大白天用大光圈達到淺景深。我常在通勤時上論壇看我有興趣的討論,有一天看到有人提到這個問題,一位好心人事提供了一個連結,我一看正是我所需要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有家公司(LensMate)出了一個產品,套件中有三個原件。第一個元件必需黏在LX10上的鏡頭前端當成基座。第二個元件是整個產品的靈魂,它也是個環,兩頭的螺紋不同,一頭旋在黏在鏡頭上的第一個環,另一頭則是標準的52mm濾鏡螺紋。有了這個,就可以使用一般的鏡頭蓋(也就是這個產品的第三個元件)和濾鏡了。另一個好處是,它保護了最脆弱的原廠鏡頭遮片,放在大衣口袋裏就不用擔心了。這個產品做工不細緻,而且全是塑膠材質,應該不會太耐用,但對我來說已是謝天謝地了!


[三個元件,第一個已經黏在鏡頭上了]


[這個元件是靈魂,朝外的一頭提供了標準的52mm螺紋]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Monday, May 7, 2018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二)聖克利斯托堡 Castillo San Cristobal


[現在是觀光聖地的聖克利斯托堡以前可是軍事重地]

波多黎各和美國的關係是很唯妙的-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有語病,因為波多黎各是美國的一個"境外屬地",算是美國的一部分。

但如果您像我是個棒球迷,應該記得最近一次的的經典賽,波多黎各和美國全都參加了,還在決賽中碰頭(美國最後拿了冠軍)。所以"境外屬地"是啥意思呢?原來波多黎各原本是西班牙的屬地,1899年美西戰爭後割給了美國,從十九世紀到現在,在這期間波多黎各曾經全島公投決定該不該成為美國的一州,島民傾向也曾隨時代背景在兩端搖擺。長話短說,現在波島的人民拿的是美國護照,是美國公民,但若定居在島上,沒有選總統的權利。

美國是個年輕的國家,境內有傲人的大自然風光,但少的是文明古蹟。波多黎各成了美國屬地之後,美國最古老的古蹟就出現在波多黎各了!當年西班牙佔領了波島後,為了防止外敵入侵,建造了幾個歷史上最大的城堡,為的是保護現在的首府聖唯安。

我們在波多黎各只停留四天,所以行程的安排不是太容易。但一級古蹟是不能錯過的。我們第一天的行程就是探訪聯合國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聖克利斯托堡。

這個佔地二十七英畝城堡加上外牆是有史以來西班牙人所構築的最大軍事基地。外牆環繞著聖唯安,城堡是進城唯一的入口。近代因為都市建設,拆掉了部分的外牆(實在可惜)變成了現在的光景。入內參觀方能一探其巨細靡遺的設計。我對西班牙建築能力沒有太多認知,親眼看到將近五百年前的城堡就有如此規模,真讓我讚嘆不已。舉個例子,兩軍交戰,除糧食外,飲水一樣重要。為了儲水,城堡中庭看似平常的水泥地板下有五個水泥造的大水槽(長寬高=57x17x24英呎,相當三層樓高),然後在地表上建類似像井的結構用以取水。諸如此類的細心設計處處可見。

聖克利斯托堡是個可以一日或半日遊的景點,也可依需要將聖唯安的老街納入行程。我們因為喜歡聖唯安,之後又安排了半天遊另一個城堡和老街。聖唯安的安通擁擠,建議使用大眾捷運系統。上篇提過,聖唯安市區中的環城公車是免費的但不準時,上下班時間也較擁擠。為了機動性,我們通常都自己租車。加上對行程的安排我們徧向定點深入,不喜歡走馬看花,所以想探訪的景點大多在可行距離之內。所以我們在城堡附近找了個停車場,早上趁交通還不是太繁忙時先把停車問題搞定,剩下的就是自由行了。餐飲在聖唯安不是問題,選擇很多,價位範圍也廣。波多黎各最有名的是藍姆酒,通常調在雞尾酒裏,當地喝法很多,價位合理,值得試試。


[這個哨站是聖克利斯托堡的著名地標,出現在很多商品上]


[城堡中自然有地(通)道]


[這是另外一個有名的地標(Devil's sentry box),可惜現在已經不開放參觀]


[整個成堡中上上下下有好幾層四通八達]


[地道中的照明設備。當年點的該是燭火吧]


[城堡中草皮上常可見到的當地特產—野生iguana]


[另外一個哨站]


[城堡中,不同區域之間還加設哨站]


[城堡佔地廣,隨處可見大草皮。其上每隔一段就擺上一排石頭,不知是不是防禦工事的一部分]


[有人方能看出比例]


[這就是被捍衛的海疆之一]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索引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一)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二)聖克利斯托堡 Castillo San Cristobal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三)庫萊布拉島 Culebr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Saturday, April 28, 2018

Canon EOS M6 操控與配件


[佳能的按鍵和轉盤設計中規中距但功能到位]

延襲佳能的傳統,M6的操控介面不疾不徐,沒有花俏的賣點,但功能到位。M6的配件嚴格說來並不多,最主要的應該就是轉接環和電子觀景窗了。

先快快的談談為什麼我選M6。佳能真正抬出來的無鏡單反救世主是M5,之後才出了M6,因為名字中數字的大小,還掀起一陣討論,議題是誰才是真主。結果大家還是認為M5才是救主,因為它有觀景窗,大一點的LCD屏幕,和多一些些小功能。最近又出了M50,這下更混亂了,因為M50有M5和M6都沒有的4K錄影功能。但若看操控就可看出,M50的設定還是低於M5的,M6就難說了。但我要說的是操控性和相機所針對的目標群眾是有一定關係的。M6在我看來是有救世主潛力的,跌下來的原因就是少了個觀景窗,但這正是我選它的主因。可拆式的觀景窗使得外出攜帶時多了個選擇。我外出旅遊時,除了主要相機外,我常多帶一隻隨身機,使用的場合是在一天東奔西跑之後的輕鬆晚餐或夜間閒逛。拆下觀景窗的M6體積還是比M5或M50小一點的,若找對鏡頭,我就有可能一機兩用,無需另帶一個小相機了。

現在來談談操控。普羅級的相機至少要有兩個轉輪,兩三個可以自由設定的按鈕,這幾年的趨勢曝光補償最好也有一個轉盤。這些M6都有。再談背後LCD屏幕,近年因自拍風氣盛行,可以翻轉的LCD屏幕也變得重要了。M6和M5的屏幕最大的差異是,M6的屏幕是往上翻,所以自拍時可以清楚看到構圖,更重要的是,上角架或自拍桿都很方便。M5也有翻轉屏幕,怪的是它往下翻(避開觀景窗),會碰到的問題不理自明,就不多說了。

其餘的如前所述,佳能的介面和按鈕功能到位,安排合理。特別要提的是佳能的觸控螢幕。多年來我一直認為松下的觸控螢幕獨步全球,沒人跟得上。但從SL1到70D,再到今天的M6,雖然松下仍略勝一籌,但佳能的安排很合邏輯,兩者相去不遠矣。

M6的主要配件之一是外接電子觀景窗。這當然很重要,因為只要有了它,M6和M5的差距就小到幾乎可以被怱略。佳能出了兩個可以用在M6上的觀景窗,一是EVF-DC1,另一個是EVF-DC2。兩者的差別一是只有DC1可以調觀景角度,二是只有DC2是OLED的觀景窗。OLED的好處就請您問一下谷歌大神了。若要和配有OLED的M5一拼就只能用DC2了。

另一個對我很重要的配件是轉接環。我不想再花錢投資在鏡頭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直癡癡的等著佳能的無鏡單反系統。好消息是佳能的EF和EF-S鏡頭轉接在M6上幾乎沒有遲滯(我感覺不出來有遲滯)。

結束本篇之前還要提一件小事。就是佳能新發明的相機帶。如果仔細看M6,它機身邊上有小耳朵給相機背帶用,但沒傳統的三角或圓型金屬接環。原因是新的相機背帶上自帶金屬環。但我從不用隨相機來的背帶,這就成了問題了。所以我只好另購金屬接環以便使用我自己的背帶系統。


[電子觀景窗]


[轉接環]


[曝光補償轉盤]


[自購背帶環]

Canon EOS M6 索引
(一) Canon EOS M6 進家門
(二) Canon EOS M6 操控和配件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Canon EOS M6 進家門


[Canon EOS M6 and Canon EOS 70D]

2004年當我決定步入數位相機時代,我放棄了尼康(Nikon),選擇了佳能(Canon)。數年後,無鏡單反時代來臨了,只見佳能久久不加入戰局。我隨波逐流的走入了m43的陣營,但心中一直期盼佳能救世主的到來。

對佳能的期盼是因為m43的感光元件尺寸雖然與APS-C相去不遠,散景和高ISO的表現還是有點差距。對APS-C的嚮往讓我在幾年前購入了新力的NEX5,之後還升級到NEX6。但開闢新系統最要命的是需要投資新鏡頭。新力的鏡頭實在很貴,我在沒有好鏡頭的情況下掙扎了幾年後決定棄船。話說回來,等待佳能的APS-C無鏡單反不表示佳能的鏡頭就便宜,而是因為我己經投資了佳能系統多年,手上己經有些好鏡頭了。我打的如意算盤是一但佳能無鏡單反系統成熟了,我只要購入機身和轉接環應該就可以上戰場了!

幾年前佳能出了M5,後又出了M6。市場上風評一般。我上去看了規格,不輸給其他廠牌。一般大眾的評語是,佳能進場己經太晚了,如果產品規格只是和其它廠牌一般,那何必進入這個己經很擁擠的市場呢?但若換個角度來看這個評論,不正也表示,如果你現在正要買無鏡單反系統,你可得看看佳能的系統喔!因為別人相機上有的,他們也有!換句話說,在無鏡單反的市場中,佳能己非昔日吳下阿蒙,而是個可怕的對手了。我已不只一次說過,美國論壇對佳能一向不太友善。我從不效忠單一品牌,只是談談多年的觀察罷了。

前一陣子市面上曾有過一次佳能M6的促銷。機身帶隨機鏡組先減一百元,然後若買電子觀景窗(EVF-DC1)定價二百一十美元只要價十元美金,同時併購原廠轉接環原價也是大約二百美元只要五十美元。也就是說三者全買減了四百五十美元。當時不知道把這三個加進購物車幾次,就是下不了決心,結果這個促銷專案就在一段繁忙的工作期中無聲無息的結束了。我手上因為沒有閒錢,雖覺可惜倒也沒錐心刺骨之痛。

但這件事過後我開始想我手上還有沒有不用的器材可以上eBay為下次促銷先做準備。當時第一個想到是現在很少用的70D。原因是M6用的感光元件和對焦系統很大部分取材自80D,當時心想,既然小巧的M6有80D的靈魂,或許用它來取代70D也算名正言順。結果上eBay一看70D價錢低到不行,實在不忍賣。只好另謀出路了。後來決定出清新力非全幅的鏡頭。手上雖然還有新力全幅機,但我不喜歡在全幅機上用非全幅鏡頭,所以四隻e mount鏡頭全上了eBay,一星期左右全部售出。買M6的基金就到手了!

上週發現M6又開始促銷,而且是同樣的專案,心想終於被我等到了。最高興的新機進來了,70D也還留著。下次再詳談M6,在此就先從圖看看尺寸,了解為什麼我現在喜歡上"旅遊友善"的系統了。

Canon EOS M6 索引
(一) Canon EOS M6 進家門
(二) Canon EOS M6 操控和配件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Friday, April 20, 2018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一)


[聖唯安是個迷人的城市]

在美待了這麼多年,一直到去年決定要去波多黎各了才知道原來它是美國的屬地。

波多黎各是加勒比海上的一個島,地圖上看起來有點像塊橫擺的長方型,佔地大概是台灣的三分之一。波多黎各的首府是San Juan,台灣翻成聖唯安(翻的真美!),位於東北方。聖唯安是個很迷人的城市,容後再述。唯一的大機場就在聖唯安的東方。

因為是美國屬地,我們不需另外的簽證,只要駕駛執照就可以暢行無阻了。貨幣,手機也不用操心,全跟在美國本土一樣。波多黎各採用美東紐約時區,對我們來說沒有時差的問題。直飛大約四小時,行程不會太累人,是個方便的旅遊目的地。

安排行程時發現有些景點好像沒有柏油路,所以我們租了部真正可以越野的Jeep。後來證實是明智的選擇。

自己安排行程的好處是機動性高。我們確定的是一天要跑那些景點,但那天跑那個行程並不固定,所以隨時可以調換。比如說我們計畫中有一天要到離我們旅館較近的東岸,之後有一天要到較遙遠的西岸。結果想去東岸的那一天天氣預測會有大雨,我們查了一下發現西岸下雨機率較低,所以我們就決定先去西岸探險。這種旅行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探訪一些小地方,體會到比較原味的風土民情。

二零一七年的一個仲夏夜,我們搭乘的飛機在午夜時分悄悄的滑進波多黎各聖唯安機場。接機人員安排我們上車後,在往旅館的路上還親切的為我們介紹了旅館附近的環境。車子緩慢的移動,車窗外是一幕幕陌生的街景,當時那知道之後短短的四天中我竟愛上了這個小島。


[聖唯安環城有免費巴士接泊,但時刻表就像城市一般的浪漫讓你無法依賴]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索引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一)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二)聖克利斯托堡 Castillo San Cristobal
波多黎各之旅回顧(三)庫萊布拉島 Culebr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Saturday, February 10, 2018

非評比 — Canon G7X Mark II vs Panasonic LX10


[Panasonic LX10 (上) 和 Canon G7X II。G7X II的握把比較舒服,但LX10的握把也不如網路上所云的握持不易。]

因為家人需要一部能拍照也能錄影的隨身機,幾年前己放棄了儍瓜相機的我只好又開始做功課。

我最後一次用儍瓜相機應該是兩年前松下的LX100。從我使用相機的習慣來看它其實沒什麼缺點,我真是愛死它了。但是外出旅遊,它的角色尷尬。LX100挺重的,尺寸也不小於一般m43機身。突出的鏡頭讓它放不進褲袋,帶它出門得多張羅一個小包。它的焦段稍短了點,所以一生一次的旅行不能只帶它。它在旅行中的定位是用於市區閒逛或休閒晚餐,但偌大的尺寸常讓人不知所措。所以即使我真的很喜歡它,最後還是賣了它。

多年來用松下的GX1,後來換了GX85,配合那隻12-32mm的鏡頭幾乎彌補了失去LX100的痛苦。雖是如此,我還是常在晩餐的場合時想起LX100那隻高速的鏡頭。近年來大尺寸感光元件的儍瓜相機充斥,早期儍瓜相機讓我鄙視的原因(高ISO的雜訊和走色)己經大大的改善。但即使是如此,要找一部滿意的隨身機還是很難。我的要求除了大感光元件(一吋以上)外,要有觀景窗,高速鏡頭(望遠段至少得有f4),如果放不進褲袋,至少要能放進大衣口袋,機背LCD屏幕至少要能支援低角度拍攝加觸控。

所以看來好像都不是太誇張的功能吧?竟然找不到一部!所以妥協是在所難免的。LX100之後,我雖然叫叫叫要隨身機,看到新一代的優秀儍瓜相機價錢直逼入門的單眼或高階的無鏡單反,從再沒認真找過。

今年年初,家人要買G7X。因為這部相機的後繼機(二代)己上市,就買了新機型。買來後因為得教家人用,我先試拍了一陣子。多年沒碰儍瓜相機的我還真了小小的吃了一驚。

規格
G7X II一開機,緩慢的鏡頭變焦速度馬上就提醒我這還是部儍瓜相機。多年來變焦速度仍沒太多改善,這其實讓我覺得很無力。當年我那偉大的LX100變焦速度也是很讓人糾結。另外一個摩登的弱點是沒4K錄影。沒有觀景窗也算是重大缺失吧?但用慣了手機的家人可能不會在乎。再說如果有了觀景窗,機身可能又要更大了。除了以上所述,每一個功能都可以感覺到進步。G7X II帶的是隻高速24-100mm的鏡頭,對焦的速度很不錯,感覺不輸我手下其它無鏡單反(當然這跟所用鏡頭有點關係)。佳能的按鍵質感很好,把曝光補償獨立出來成一個轉輪大大的加了分。G7X II的內建ND濾鏡也是個好功能。前面提到沒4K錄影但HD的話質可沒話說。觸控螢幕表現中規中矩(我覺得新力RX100系列最大的問題除了貴就是少了觸控螢幕)。整體來說G7X II是部很傳統的佳能相機,沒太誇張的外型或功能,但只要有的功能都表現良好,沒大問題。在美國的論壇裏不知為什麼佳能好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它還是年年大賣。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市場生態,死忠擁護單一品牌(或幾個品牌)在各大論壇和別人打口水仗實在沒必要。


[機背Panasonic LX10(上) 和 Canon G7X II(下)。G7X II的按鍵略勝一籌。]


[機頂Panasonic LX10(上) 和 Canon G7X II(下)。這個角度可以看到的LX10光圈環和G7X II的曝光補償環。]

我手上有松下的LX10就拿來比一比吧!先比比規格,最後才比我最重視的操作和成相品質。LX10同樣沒有觀景窗但有觸控螢幕,這點和G7X II打平,但LX10少了ND濾鏡,而且鏡頭望遠端72mm稍短於G7X II的100mm。這兩個其實都挺要命的。焦段短不理自明,不多說了。但為什麼ND濾鏡變得重要了呢?原因如下,話說傳統的儍瓜相機用的是小感光元件,首要弊病就是很難做到淺景深。好不容易等到第一代用一吋元件的改良機種了,看似有機會把背景變模糊了,但因為鏡頭最大光圈不夠,還是事與願違。現今一代的一吋機終於開始配高速大光圈鏡頭。但如果你用的是LX10問題就來了。在廣角端明明有非常亮的f1.4鏡頭可以做淺景深,但最快的快門只能到2000分之一秒,大白天時即使把ISO調到最低,還是過曝。若有ND濾鏡問題就解決了!所以,LX10的高速鏡頭只能在低光下有所貢獻。LX10多了4K錄影,搭載著前面己提了的較高速的鏡頭(G7X II最大光圈只到f1.8)。對錄影有興趣的朋友可能會失望的是,這兩部相機都沒有外接麥克風的接口。所以要用有高品質的音響效果還是做得到但得多花點功夫。其它的規格(如連接速度)都大致相同或相差不遠。

操控和成相品質
接下來要談的是操控和成相品質了。G7X 延續佳能的傳統,功學設計總有它的水準。機身雖小但握起來很舒服,轉輪的材料和大小給人厚實的感覺。按鍵和轉輪的力道也恰到好處。鏡身邊上的控制環還多了個小開關,為的是可以把轉輪定格和聲響讀數取消,這對錄影有很大的幫助(錄影時若沒有這個功能,轉輪轉動的聲響也會被收錄)。我不太習慣的是快門鍵很敏感,常半按對焦時就觸動快門了。再來就是觸控螢幕己經改善許多了但還是比不上松下。

LX10的全金屬機身很堅固,塗裝見人見智,我不喜歡這種有點亮亮的塗裝。有人認為機身太滑,手持不易,我倒覺得還好,但絶比不上G7X II就是了。轉盤有點太薄,而且太容易轉動。雖說是鈻合金但質感像塑膠。我很習慣的"可按可轉"的松下註冊商標轉盤在LX10上消失了。我非常不習慣,曝光補償以前在同一個轉盤上只要一按再轉就以做到,眼睛不用看。現在得先在四向按鍵上找到按鍵,然後再轉轉盤。LX10上的四向按鍵觸感也和以前的機種不同,比較不靈敏,常常按了都沒動靜。但我真正遭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在A模式(光圈先決)時。LX10只有一種方式可以調整光圈大小,就是用鏡身上的光圈環。在LX10鏡身上有兩個環,一是光圈環,另一個是多功能環,與G7XII上的鏡身環功能類似。在A模式下,多功能環用來調整焦段(變焦)。問題在,兩環太近了,我調整光圈時常會碰到多功能環結果焦段就變了,真是傷腦筋。還好在選單中有選項可以取消不用多功能環,所以現在我就把它給取消了。講到光圈環,我雖喜歡但覺得松下還是應該讓轉輪可以控制才方便。我用了不少相機品牌,我還是認為松下的觸控螢幕最好。一大堆按鍵可以自己設定也一直是我喜歡松下的原因之一。

最後來談談成相品質。松下和佳能本來對色彩就有不同的詮釋。早期松下的顏色徧冷,佳能的顏色較自然。但這幾年來松下有長足的進步。從照片看來色澤相去不遠。要特別一提的是LX10的鏡頭,在光圈全開的f1.4時仍是非常銳利。G7X II就不是如此了,最大光圈f1.8時照片的銳利度可用但不理想,到了f2明顯提昇,到了f2.8就和LX10不分上下了。


[Canon G7X II拍出的顏色(jpeg直出)]


[Panasonic LX10拍出的顏色(jpeg直出) 相差不大]

結語
當年新力出了RX100,之後出了一堆後續機成了一個大家族。所有廠家看了新力成功的例子也都陸續跟進。G7X II和LX10就是這種情況下的產物。隨身機是我的二線系統,我不想花太多錢。所以我從沒考慮過新力的相機(除了當年買了部RX100送給我愛拍照的父親)。與新力對等的RX100相機比,對我而言,這兩部相機都只差了個觀景窗,除去那因素,我一點不會想換新力的相機。就這兩部相機呢?真是旗鼓相當。我因工作的關係,買松下的相機有折扣,所以如要我選,因為兩機功能實在太相近,只能向"錢"看。加上松下的鏡頭實在很迷人。進LX10前還曾考慮過ZS100,但我手邊還有部FZ1000,實在不需要長焦段,最後選了LX10。現在這些儍瓜相機那麼傑出,下一次出門搞不好只要帶FZ1000和LX10就夠了!


[Panasonic LX10 的淺景深表現,f1.4表現佳]


[Canon G7X II 的淺景深表現,可以看出在f1.8時不是太銳利]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