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7, 2008

滑雪去!


每年聖誕節前夕,朋友們就開始計畫滑雪事宜。與我較熟視的朋友都年長我幾歲,這些老大哥總好心的邀請我們一起同行。生平第一次的滑雪之行還是因戴大哥特別邀請才知道有這麼一個近乎是傳統的大型滑雪活動。這幾年都往加拿大跑,原因是緯度較高,天侯較冷,白白的雪比較不會因天暖下雨而被沖刷。但由於我們都是自行開車前往,路程較遠(約十小時車程),體力較受考驗。

今年因休假前夕工作較忙,滑雪行的計畫就全權交給太座。太太和林大嫂商量後決定今年就找在賓州內約二小時車程的Bear Creek 休假中心。這個雪場相較與我曾去過的其它雪場最大的區別是它提供了夜間照明,所以入夜後如果天氣不太冷,愛滑雪如我輩者也可在白雪上”馳騁”。

雪道及纜車車站


越夜越美


第一天晚上一到了旅館就被結合了現代和鄉村風格的大門口設計給吸引了。但把行李放進了房間後就急急忙忙的衝到雪場去滑雪去了。我愛滑雪,但通常沒到這種瘋狂的地步,何況我白天還上了班,又開了兩小時左右的車。我真正心想的是好好的休息一下,如有餘力的話可以悠閒的拍幾張夜景。誰知太座查出次日將有大雨,可能沒法滑,怕女兒失望之餘,摧我快快帶女兒上山。也因如此,女兒和我第一次有了夜滑的經驗。賓州不冷,所以夜滑其實挺舒服的。再說,第二天果然下了一天的雨,雪場上空無一人,不得不佩服太座的真知灼見和不顧老公一天勞累的果斷:-(。滑完雪後,林大哥介紹我們一家和其他三個家庭認識一起吃火鍋。那天晚上,雖然很累,但認識了一群很好相處的好朋友,又有美食和醇酒,渡過了一段美麗的時光。

有照明設備的雪場


第二天果然下了一天的雨,一群小孩還好有游泳池可去。我呢?就可悠閒的到處走走看看這個挺受歡迎的渡假中心到底魅力何在。到了夜晚,幾家人又相約吃火鍋,林大哥和朋友們又是一堆美食,醇酒,和點心。但我心中還是盼著雨能停一下,好讓我有機會拍幾張夜景。因為大夥都知道第三天的天氣會轉晴,所以大家早早散會回房休息,準備次日起個大早上山滑雪。回房的路上,我發現兩停了,回房後連忙拿了相機角架在旅館的大門口拍了幾張照片。一會兒雨又開始下了就快快回房間休息了。

旅館大廳中的壁爐


可供人租用的大廳外的長廊


大門口


大門口


第三天果然是好天氣,大夥兒連同小孩,上山的上山,上課的上課,渡過了愉快的一天。我上山無法帶相機,所以沒拍到滑雪或是從山上往下俯視的照片。想想下次應帶著小數位一起上山才是。

雪場旁的餐廳


雪場旁的休息和用餐區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Wednesday, December 3, 2008

部落格大戰

這兩天看了幾個精彩的部落格大戰。你一定會問,什麼叫部落格大戰呢?簡言之就是部落格主人發表了一些個人的意見後,引來一些迴響。一些負面的回應使得部落格主人龍心不悅,一場你來我往的筆戰就展開了-這就是我所謂的部落格大戰了。

對這些部落格大戰我常只是做壁上觀,通常不會加入戰局。在我印象中只有一次看到一篇有關Canon和Nikon相機的比較時,由於一位N家的朋友的評論實在與事實相去太遠,我忍不住軟性的說了兩句。對於政治的議題,我更不參加討論。不是我不關心台灣的前途,而是我覺得這種議題還是當面談比較清楚,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總而言之,我覺得言論自由藉著網際網路的普及,漸漸變成了全地球村公民共享的權利。既然人人有權利說話,大家都應尊重別人的意見。如果大家都有這個共識,當雄糾糾,氣昂昂的加入部落格的大戰時,就不該是咄咄逼人,而應該是較軟性,較禮貌的意見交流。

我也曾在網路上遇到一些不可理諭的人,但後來一想,他們可能對我可能也有一樣的評語。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堅持,我也不例外,只是年紀越長,火氣越小。除非觸到我的上限,我只想做個快樂的網路遊客,不願隨意開戰。

最後用一件我最近遇到的失望事做結尾。有一個部落格,格調清新,版主好像也是個恬靜有品味的年輕人。我喜歡他的遊記和心情的分享,也喜歡他的攝影作品和獨到的攝影器材介紹。但最近在他的部落格上展開了一場大戰。這位版主的處理態度可能讓很多的讀友大吃一驚。他嚴厲的斥責留言的朋友,而且很明顯的在怒氣難消之餘,連續又寫了一個長篇,續續筆閥這位朋友。我並不完全贊同那位留言的朋友的意見,所以我失望的原因並不在於我站在他們所討論問題的那一邊,而是我因著多日跟隨這個部落格而打造的版主形象完全破碎了。再讀他的文章時也失了味。我慶幸我是在網路上,所以即無”財”可被劫,更無”色”可被騙,得以全身而退,繼續悠遊於網路之中!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Thursday, November 13, 2008

秋意



從台灣回來後就忙的不得了。麗娜和我公事都忙,妮妮學校的事也一件接著一件。美東的秋天就在我們天天忙碌的例行性生活中悄悄的到來了。

年年賞楓的時節是不可預知的。楓紅的程度與氣溫和陽光有著密切的關係。就算氣溫和陽光都熱心的配合了,一場大雨也可能就無情的敲落了整山的紅葉。賞楓真是可遇不可求的。

今年工作一忙,當察覺到環繞著我們房子附近的大樹都開始換新裝時已經有點晚了。又拖了幾個週末,等到大夥兒都有空時,泛紅的葉子都已狼狽的掉在草皮和街道上了。雖不是草木專家,但幾年的經驗告訴我,一些帶黃色的葉子的樹看著楓紅漸漸的退場,可能才正在磿拳擦掌等著大放異彩呢!所以想想今年可能就只能看黃葉了。找了一個妮妮學校停課的日子,我提早向公司請了假,計畫帶著我的小公主去看秋天的景色。但就在休假前整整下了兩天的雨。當時心想,這下可能連黃葉都沒得看了。

休假當天我起了個大早,雖看不到燦爛的大太陽,但至少雨停了。心想,到公園走走應該不成問題吧!我心中其實最想去的地方其實是附近的圖書館。因為幾天前經過時,看到館前前院種的樹上滿是鮮黃色的葉子。心想這可能是我今年唯一可以捕捉到的一點點秋天的蹤跡了。

所以當天的行程就敲定到附近的公園和圖書館。第一站到了公園,真如我們所想的,滿地的落葉。我當時還想妮妮大概會很失望吧。還好,她興緻很高,約我一起去走步道。到了步道入口,看到園方為了怕遊客找不到已全被樹葉覆蓋的步道,早已很貼心的用白色噴潻把步道的主線噴上了。妮妮就和我順著白線一路走下去。這是一條健康步道,在每一小段路之後,一定有一個小站台要求遊客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如伏地挺身,拉拉筋,平衡木....這使原本可能會使一些人覺得無聊的步道變的親切而有趣。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妮妮對這個步道情有獨衷的原因之一。走著走著,天又開始下雨了,我們只好趕快回到車上。














回家的路上,雨又漸漸的小了。我就問妮妮能不能陪我到圖書館拍幾張照片。妮妮對這方面總是很好商量,因為她也愛拍照。天氣還是不穩定,所以拍完照就匆匆的回家了。







就這樣我們忙裏偷閒,也算沾染了一絲絲秋天的氣息了吧!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Saturday, October 11, 2008

深割花園 Deep Cut Gardens



深割花園(不知如何翻比較恰當。花園的主人如果還在世知道他的花園被我翻成中文後成了這麼難聽的名字,不知做何感想?)目前是郡立的公立花園,佔地54英畝。這個花園的主要對象是有心想在家中開闢花園或是已經有了花園想尋找點子的一般大眾。也因為如此,小巧的花園平易近人,一些設計也不會令人覺得天馬行空,遙不可及。

當天帶了微距鏡本來是想去花房拍花的,誰知季節不對,花房中的花青黃不接,仙人掌還是很漂亮,但前些日子才在紐約的植物園拍過,所以就意興蘭珊。快速的踱過了花房心想看看戶外的花園也不錯。

話說花園的主人Genovese先生是義大利人(有人說他是黑社會的老大,可是我一真找不到資料)在1935年來到了紐澤西,買下了地,要求設計師設計一座花園。聴說當時Genovese先生給予設計師完全的自由但因為懷念家鄉的Vesuvius山,堅持一定要用岩石仿了這座山放置在花園中。在我看來仿的不太像,但對不明就理的好奇遊客,這成了個非常有趣的景點。



花園的重頭戲其實是深入園中後方的玫瑰園。園子的末端還有一個用石塊和木條架起來的棚架。這個棚架從Genovese先生時代一直流傳到現在。這個棚架常常在修繕,看得出管理當局對保留古蹟的用心。



園中還有個我常流連的地方就是位於主人房子後方的岩石步道。步道不長但是夾道的奇樹卻令人百看不厭。可惜當日此區正在整修,無法近觀。



就如一般美國較小規模的花園的設計,園中通常會有個花房,原始主人的住家,一些示範植物,一些示範花園,然後不可缺的就是四通八達的健康步道。我很喜歡美國這類花園崇尚大自然的設計,比起日式的或商業用的觀光花園,它可能少了一份嬌媚,但更顯得落落大方,易於親近。這樣的花園可能永遠上不了旅遊雜誌,對我而言卻是一顆閃亮的寶石。你若能在市區中離家開車十五分鐘左右的車程裏找到一個54英畝的自然花園,你就會了解我的感受了。



深割花園官方網站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Tuesday, September 16, 2008

Canon 的新機型 EOS 50D [更新:5D Mark II]

最近Canon出了新的機型-EOS 50D。〔更新:5D Mark II 也上市了〕

新機型的推出在日新月異的今天看來應該是家常便飯了,但50D的推出卻引起市場上敏感人士的注意。對於我個人而言,它的確是有吸引我的地方。

50D為什麼引起市場上的騷動呢? 原因是長久以來,Canon總是把新科技(多像素和較新的Digic處理單元)先在較低一級的Rebel(xxxD)上先行介紹,反而較高一級的xxD總是落後推出。這個現象從300D和10D開始,一直到400D和40D。當450D推出時,市場就猜測,新的50D可能不過又只是450D的高級版。誰也沒想到,這一代的50D率先採用了15萬像素的感光晶片和高速的Digic IV的圖像處理單元。所以市場對Canon此舉開始捕風捉影。我的看法呢?或許一向小心的Canon終於對自己的科技有了十足的信心,敢先用在其中階層的xxD產品線上了。

我呢?看Nikon新一代機型(D3, D300, D700)的高ISO的傑出表現實在羨慕,所以當50D出現時,我最想看的就是高ISO時的表現。從目前的測試可以看出,至少到ISO 6400,50D的表現都還不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這理看看。

原本我好想"敗"5D的,現在看來5D的科技可能有點太老了。我不是說5D不好,只是若現在要買機身,我可能不會考慮它了。付好多錢去買全幅機到底值不值得啊?見人見智了,我只能說,從台灣回來後,我好像不那麼"哈"全幅機了。我要擔心的不是我現有的硬體,而是技術和創意啊!

〔更新〕Canon昨天宣佈了5D MarkII。全新的設計,但最大的訴求還是全幅多像素的晶片和比50D更突出的ISO範圍。其它的和5D好像相去不遠。就是太貴了-只買機身要價二千七百美元,連24-105mm f/4 L的套件版要價三千五百元。資料可以在這裏查看。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Friday, September 12, 2008

長巷農場 (Longstreet Farm)



長巷農場位於紐澤西(New Jersey)的含德市(Holmdel)的含德公園(Holmdel Park)中。

這個農場在1806年時由Hendrick Longstreet兼併了附近的幾個農場而成就今天我們看到的規模。在十九世紀初期,這是一個很興盛的農場。主要的收入來源是種植各類的榖類,飼養家畜,及種植馬鈴薯。當時農場耕種主要靠的是獸力(主要是馬)。到了十九世紀未,由於工業革命,中西部的大型農場漸漸轉型成機械式使用較現代化的器械。長巷農場由於跟不上這個潮流,就漸漸沒落了。

1967年孟郡(Monmouth County)公園管理單位出資買下了農場。主要的目的也是保留下當年農場田園的風貌進而保存它背後豐富的歷史。



今天的長巷農場是個深受當地人喜歡的休閒去處。畜牧和農作仍照著四季正常的作息。小孩在此可以看到當年的農牧是如何的運作,置身在農場中,好像看到了十九世紀初期還沒被機械取代的景象。農場的中心是儼然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城市。有鑄造廠,有馬槽,有米倉,馬鈴薯儲存房,馬車修理屋,農作工具室。當然也有農場主人居住的房子。小朋友若喜歡農場動物(馬,羊,雞,....),在這裏不但可以看到,更常有機會可以和這些動物面對面交朋友。



農場更按照不同的節期舉行不同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為羊減羊毛,請打鐵匠表演馬蹄鐵的製作和每日下午的擠羊奶等。每年的九月底更有大型的慶祝秋收的活動。當天還有許多比賽:如烹飪及盆栽養植作品比賽。

長巷農場是個理想的一日或半日遊的好去處。










閱讀全文...

Tuesday, September 2, 2008

漫談景深(3)-再談景深的控制

在繼續這次的主題之前,我要補充更正幾個上次遺漏的論點。謝謝吳大哥Michael的指正。

  • 上文刋出之後,吳大哥指正影響景深的因素還有一個,就是感光介質的尺寸。什麼是感光介質呢?就傳統的類比相機而言,就是底片的大小;對現今數位相機而言,就是內建感光晶片(CMOS或CCD)的大小。感光介質的尺寸越小的,景深越深;反之,尺寸越大的,景深越淺。這就是為什麼用小小數位相機的朋友常因拍不出背景模糊,前景銳利的特寫照(如花的特寫)而感覺到很洩氣。有單眼相機經驗的朋友也可能常聽說,全幅的相機景深比非全幅相機的景深淺。這也是來自同樣的道理。其實這是先天上的差異,我們將在後面談數學公式時一併說明。
  • 好友Michael也提到,這四個因素中,那一個的影響較大呢?詳情也只能在談數學公式時才有辦法說明清楚。但是在這次的討論中,我會試著把這幾個因素之間的關係用我日常生活中拍照的經驗做說明。這無異只是班門弄斧,還煩各位舊雨新知給予指正。
所以總結至此,影響景深的因素有四:感光介質尺寸的大小,鏡頭的焦距,光圈的大小,攝影者和被攝主體之間的距離。但誰的影響較鉅呢?

由於這次我仍不打算帶出數學公式,所以我直接解釋結果和應用。

一般朋友若像我,只有一部相機,感光介質尺寸的這個因素就幾乎不算變因了。即使有多餘兩部相機的朋友,出門大多數也可能只帶有一部相機,所以等於無法用換感光介質尺寸來控制景深。現在較常見的情況倒是可能同時帶有小數位和單眼數位。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你想拍出背景模糊,前景突出的照片,則應拿出數位單眼(當然也得有合適的鏡頭啦)。因為其晶片尺寸較大,先天上景深會較淺,主體較容易突出。以下的討論,我們就不再談這個因素。也就是假設我們身邊只有一部相機囉!

我們說,焦距越大,景深越淺。想想一般我們常用的鏡頭,其焦距通常不會大過500mm,所以影響實在有限。我們又說光圈越大,景深越淺。但光圈最小也大概就是f/32,最大也不過是f/1.2,這其間的變化也不是太大。最後談到的是攝影者和被攝體之間的距離-我們說距離越遠,景深越深。我們和被攝體之間的距離動不動就是大於一公尺,也就是1000mm。所以動則數公尺的距離對用mm為單位的光圈和焦距而言,實在是天文數字了。所以即使不看數學公式,我們大概都可以感覺到,這個因素應該是對景深最具影響力的。下次我們檢視公式時就會更明白了。

實際的應用呢?如果我們要長景深的風景照,我們會選擇廣角鏡(焦距在24mm到35mm),把光圈縮小(f/11以下),由於是風景照,被攝體通常是距我們有一段相當長的距離。如此一來,所有的因素都指向長景深,所以照片中的前景和後景都會是清晰的。


[24mm, f/11]

如果是淺景深的特寫,我們會選擇中,長距離的鏡頭(焦距在100mmm到300mm之間,或許更長),把光圈放大(f/5.6以上)。然後我們會在可聚焦的情況下儘量的接近被攝體。這些設定都是指向淺景深。


[135mm, f/5.6, very close to the flower]

再舉一個我常碰到的,較複雜的情況-照舞台上表演人物的特寫。特別是動態的表演(如舞蹈)。這種情況下,通常是燈光昏暗的而且不能使用閃光燈,所以大光圈是免不了的。由於要照人物,長鏡頭也是免不了的(否則人物太小)。這兩個因素使得景深特別淺。當追拍這些勁歌熱舞的主角時,旁人不禁問,為什麼照片中的人物不會模糊呢?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與景深無關。大光圈使得快門可以快一些,足夠凍結一刹那之間的動作。另一個就是因為我站遠了,距離加長景深的效果超過(或抵消)了大光圈和長鏡頭的帶來的淺景深。


[85mm, f/3.2]

下次我們來看公式就會更清楚了!


漫談景深目錄
漫談景深(1)- 什麼是景深?
漫談景深(2)- 景深的控制
漫談景深(3)- 再談景深的控制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Thursday, August 14, 2008

flickr 上耍酷?

好久前,我在我flickr的profile上這麼寫:”歡迎觀賞和留言,但請匆在留言中貼大圖或貼圖像邀請。保持版面乾淨,我們的交談可以更切題。”但是注意的人不多。乍看之下,好像我在flickr上耍酷,耍帥。其實這是久經思考後一個領悟之下的宣言。

曾經我也好在意自己的照片有沒有被選上Explore,有沒有人回應,有沒有人邀請及頒獎。那段日子裏,上flickr是有使命的,是有壓力的。當時認為要上Explore,除了照片要好,照片要有人看,要有人Fav。要有人看,要主動出擊,推銷自己的照片。對我而言(對其他人不見得是如此)這是一個墮落的開始-推銷自己的同時也要對其它人的照片作回應,有些群組的照片真的和自己的理念不同,卻也要留下回應,這是一件痛苦的事。在這個過程中,也加入了許多不是”自己人”的”自己人”。

有一天看到有些人只貼了獎,連回應都沒留-一刹那之間,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寫照。自己想想,不該再醉心於那些也為推銷自己的”陌生人”給我的回應或頒給我的奬。想想早期剛上flickr時,沒有那麼多群組,沒有那麼多邀請,現在想起來,那時的版面看起來好清新,交談起來也較直接。

捨棄邀約和加入群組的後果是會減少在flckr上的等次(ranking)。這是很現實的結果。有一位在flckr上的美國朋友,他在早期flickr的時代,幾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陣子前,我看到他也加上了類似我的要求-拒絶圖像的邀約,他也不再加入群組。他這麼做的結果是觀賞頻率大減,上Explore的次數也大大的減少了。

我另外還有一位美國的朋友,他更徹底執行,只要是圖像邀約或award,他就直接把回應移除。這位仁兄更妙的是,即使我們常交換心得,他也常給我建議,他就是不把我加成他的”自己人”。他的原因是他覺得我去看他圖的次數不夠多,留給他的回應和建議太少。真是天地良心,我可是很仔細的看了他的每一張照片。結果有一天,有一位俄國美女才在他的圖上留了一個回應,這位朋友就把這個美女加成他的”自己人”了。看來英雄還是難過美人關啊!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是那位仁兄的自由,他愛怎麼做就能怎麼做,那不會影響我對他傑出照片的肯定。

所以好像人人都能在flickr上耍帥。那我呢?我倒不是耍帥。正如我所說的,經過反省,我已不再那麼醉心於上不上Explore,也不那麼在乎多少人來看我的照片(我倒是很懷念乾淨清爽的版面)。我在profile裏的宣言只是個建議,不是條法律。朋友願意邀請,高興都來不及,怎麼叫我發信讓人把貼了的圖或圖像邀請移除呢?重要的是我要像我的另一位好友吳大哥一樣,拍自己想拍的東西,自己有計畫的學習。我有幸在flickr上交到一群好友也真的夠了。”自己人”應該是臭氣相投的朋友,而不是陌生人。至於Explore嗎?我發現幾個flickr上出名的俊男美女,他們的自拍像上Explore的機率都挺高的。這些人或許在flickr上聲名大噪,但卻有可能永遠都不會是我的”自己人”,酷吧?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Tuesday, July 29, 2008

漫談景深 (2) - 景深的控制

這次我們來談談如何控制景深。同樣的,我先不用理論來導公式,只用白話文和實際例子來作說明。

影響景深的因素有三:鏡頭的焦距,光圈的大小,攝影者和被攝主體之間的距離

由此已可看出景深是可以控制的。怎麼說呢?不同的鏡頭有不同的焦距,所以攝影者可以選擇不同的鏡頭來改變焦距,進而改變景深。攝影者當然可以改變光圈。攝影者也可走近或遠離被攝主體來改變攝影者到被攝主體之間的距離。簡而言之,景深是可以被控制的。這些因素如何控制景深呢?

鏡頭的焦距:拿一隻50mm的標準鏡頭和200mm的中望遠鏡頭為例。同樣的光圈,同樣距離被攝物體1公尺,完成對焦後,50mm鏡頭的景深就是比200mm鏡頭的景深長。也就是說50mm的鏡頭拍出的照片會包含較多銳利的物體。在這要特別指出的是雖拍的主體是一樣的,但由於鏡頭的特性不同(標準和中望遠),主體的大小會有所不同(50mm 看到的主體會較小)。

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短(淺);光圈越小,景深越長(深)。這個很容易由實驗證明,因為你只需要一隻鏡頭。如何證明呢,拿一隻鏡頭(最好是標準鏡頭50mm以上的),鏡頭一定有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找好一個有背景的主體,固定拍攝的距離(其實這就是控制了前述的三個變因中的兩個:焦距和距離),然後最好把相機固定在角架上對主體對焦後最大光圈拍一張,最小光圈拍一張。在照出的照片中檢視背景就會發現,小光圈照片裏的背景就是比大光圈照片中的背景清楚。為什麼只檢視背景呢?別忘了,我們是以主體對焦的,所以主體是一定清楚的。在這裏先預告一下,記得我曾說過我下的景深的定義是需要被修正的,跟這個實驗有點關係。先賣個關子吧!

攝影者和被攝主體之間的距離:距離主體越近,景深越淺;距離主體越遠,景深越深。這個可以用一隻或兩隻鏡頭來作實驗。為了簡單起見,我就用一隻鏡頭來作說明。拿一隻喜歡的鏡頭,選好一個有背景的主體,定好光圈,然後距離主體一公尺處,對主體對焦後拍照;後退至二公尺處,再對主體對焦後拍照。比較背景的清晰度就可明白我所說的。

簡而言之,三個變因隨便你玩就可控制景深。碰到有些情況,你還得組合這些變因來達到我們要的效果。舉個常見的例子-山水風景照。通常我們要全部的山和水越清晰越好,所以常看的組合是:廣角鏡(縮短了焦距)+小光圈(常是f8以上)+遠距離。你看到美麗的101照片常是在象山照的-離101是有一段相當的距離的。

這次講太多了,下次再繼續談應用囉(希望能放些照片)!


漫談景深目錄
漫談景深(1)- 什麼是景深?
漫談景深(2)- 景深的控制
漫談景深(3)- 再談景深的控制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Friday, July 25, 2008

漫談景深 (1) - 什麼是景深?



對於景深,網界有許多教學著重於光學理論,所以常從公式著手。我想用較潛顯的白話文說明一下,有空的話再補上公式解說。

什麼是景深?

以上面這張照片做例子。先把關係位置說明一下。距離我不遠之處有一隻樹幹,上有小紅苗,當然有背景在其後。我主要想拍樹幹和小紅苗。當然最理想的狀況是把所有在觀景窗裏的東西都拍清楚,但若想突顯主題,我們只希望樹幹的前半部和小紅苗清楚。景物的排列是與我們的視線垂直的。如果把視線當成一隻可以刻上刻度的棍子。把第一個我們要它清楚的主體前緣和最後一個我們要它清楚的主體後緣刻上刻度,這兩個刻度之間的距離就是景深。

在我們的例子,第一個主體是樹幹(我們只在乎前半部)而其它的主體是小紅苗們。根據剛才的定義,我們會在樹幹的前綠刻上一個刻度,然後找最後一個小紅苗的後緣也刻上刻度。這之間的距離就是我們要的景深(這個定義在老前輩看來可能有點怪,但請忍耐一下,我會在下一次對這個定義做修正)。



通常拍單一主體時,為了突顯它,我們希望景深窄一些,讓背景(和前景)模糊。模糊的背景有人稱為”散景”,英文(來自日文)稱為”bokeh”。但若拍風景,我們希望前,後景和主體都清楚,所以我們要長景深。這裏帶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景深是可以被控制的!

如何控制景深呢?那是下次的主題囉!


漫談景深目錄
漫談景深(1)- 什麼是景深?
漫談景深(2)- 景深的控制
漫談景深(3)- 再談景深的控制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Wednesday, July 23, 2008

來去之間

機場不捨的辭別了父母,上了飛機後心中的掙扎-同樣的戲碼,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從沒想過會長期旅居美東。當年只想拿了碩士就回國,誰知之後又待了四年。學位拿到之後,就像其他學長一樣,不免俗的想在就業市場中一探自己的身價。在找到一個自己認為滿意的工作環境後也沒想太多就開始工作了。從車子,房子,到孩子,就這樣一步步的走過來-沒有太多的思考,一切是這麼的理所當然。

畢業時父母親來美東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之後由於工作及一些其它的問題,曾有若干年沒見到父母。當再相見時,父母親的銀髮帶給我極大的震撼。以前從未思考的問題,一個個開始浮現在我腦海裏。

這次回臺,父母陪我爬上了基隆山頂。這雖是一座只有海拔588公尺的山,但由於步道起點接近海平面,加上最後的兩段非常陡峭,比起其它的休閒步道是有其難度的。父母在其間休息了好幾次。父親知道我喜歡攝影,不攻頂是不會罷休的。因為怕我不熟悉山路,所以一直跟在我身旁。在一處歇腳時,父親對我說:

你隌我爬過兩座難爬的山-七星山和基隆山

我這時才想起,父親和我曾在我出國前爬上七星山。當時的爸爸還是一頭黑髮。父親接著又說:

下次你再回來,我可能沒力氣隌你爬這座山了

我聽在心裏很難過也更珍惜這次的登山。次日早晨,父親又隌我上山去看黃金神社。父子倆人在路上聊了好多事,去國多年能和老爸這樣獨處真是彌足珍貴。

坐在飛機上,四週吵雜的聲音突然的沉寂下來,腦中浮現的是父母親佇立在登機門送我的那一幕。同樣的戲碼再一次上演-我陷入了思考,思考自己留在美東的意義.....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Sunday, July 13, 2008

吃在台中


這兩天住在台中內弟(小舅子)家。每次到台中,內弟和內弟妹總是很用心的安排我們的民生首要問題-吃。這次也不例外。前天晚上為我們安排的用餐地點來到了梨子咖啡館

位於中科的梨子咖啡館是以”透明清澈”為主要設計理念,館內片片透明的落地窗的確給人明亮和清涼的感覺。一進入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以白色系為主綴以青綠色的吧台區。整體的色調就讓人覺得很”梨子”。



館內的燈飾更是非常特別。看似金屬線的細絲如鳥巢般編織成球一般的燈罩圍繞著在其內的白熾燈泡。白熾燈泡提供了足夠的亮度而鳥巢般的外殼則使燈光不致過於刺眼。一個個這樣的燈掛在天花板上,看起來真像一顆顆的梨子。館內提供的餐點很多樣化,應可滿足顧客不同的喜好。用過餐後,館的室外中庭還提供了乾淨的小白石供小朋友玩耍。



我們一家,內弟一家,和我岳父母在館裏渡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