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19, 2013

Tamron Adaptall 老鏡資料


[Tamron老鏡和Pentax K30]

這次來整理與Tamron Adaptall老鏡有關的資料。

我開始找天姆龍老鏡其實早於無鏡單反的面世。2006年開始接觸第一部數位單反時,底片機還沒放手。我底片機用的是Nikon的系統,當年還是學生,能買的鏡頭有限,我就只有兩隻鏡頭(35-70mm和105mm)。心中一直想要的是一隻更廣的和一隻更快的標準鏡。數位盛行之後有一段時間,許多手動鏡頭在中古市場上被抛售,重燃了我找AIS鏡的企圖。照著我年輕時的夢,我收了24mm和50mm的鏡頭。開始接觸Tamron的百搭接環(adapatall/adaptall-2)鏡頭是因為後來還想找更廣的鏡頭時發現Nikon因為有著盛名,AIS鏡頭價位居高不下,我只好做功課找副廠有好口碑的鏡頭。幾年後我的系統擴充到無鏡單反時想找中長距離的鏡頭,因為是二線系統,在不多花錢的前提之下,更是把焦點放在手動對焦Tamron的百搭接環系統。以下幾個網站提供了adaptall的資料:

adaptall-2.com
這是個英語網站。應該是網路上對Tamron adaptall/adaptall-2 系統鏡頭記載最詳細的網站了。Tamron 的鏡頭版本繁多,這個網站不但提供了鏡頭規格,還分析了鏡頭的完工品質和光學表現。這些資料真是彌足珍貴。

弱格吉米言.攝影類文章整理
這是好友Jimmy Yen的網頁。我其實是在找無鏡單反鏡頭時才逛到這個網站的。這個網站有許多好文章,好照片,是可以輕易花上好幾個小時流連的資料寶庫。

THE MALAYSIAN TECHNOGRAPHER
2020年不經意中找到了這個網站。網站中鏡頭評比不多但蒐集了些不錯的資料。

幾年來我也收了幾隻adaptall-2的鏡頭:
SP 17mm f3.5 (51B) - 這隻是我接觸adaptall-2鏡頭的開端
SP 60-300mm f3.8-4 (23A) - 主要用在m43系統上當望遠鏡頭用(等效120-600mm)
CF 35-70mm f3.5 (17A)- 主要用在m43系統上當中長距離鏡頭(等效70-140mm)
CF 80-210mm f3.8-4 (03A, 103A) - 主要用在m43系統上當長距離鏡頭(等效160-420mm)

Tamron用SP來標記高品質專業用的鏡頭,CF則是普級版本。但以我的經驗,CF的鏡頭也會有驚喜,SP的鏡頭也可能踩地雷。由於同一焦段鏡頭繁多,Tamron用數字加上英文字母當成編號。比如說CF中的80-210mm鏡頭就有兩隻,型號分別是03A和103A。兩隻鏡頭外觀及鏡片群組都不相同。一般來說,玩家喜歡103A,稱其光學表現因鏡片群組安排不同而較優異。我兩隻鏡頭都有,感覺差異不大。再談手上另一隻35-70mm的CF 17A,SP也有一隻對等的鏡頭,但兩隻鏡頭的價錢相差很多,我因自訂預算的限制選了CF版本。我沒用過SP的版本不知它有多好,但手上這隻鏡頭的表現實在很不錯,是我最常用的鏡頭之一。

這些鏡頭若用在底片機上,根據廠家必需有不同的百搭接環。比如說同樣是03A的鏡頭,若用在Nikon FM2上,需要找到Nikon的接環。若用在Pentax ME上,需要找到Pentax的接環。這些接環以前在中古市場上很好找,現在越來越難找,而且價格也越來越貴。我想這和無鏡單反的盛行有很大的關連。

[2020 補述]
補上一個最近找到的網站。

這幾年來陸續又進了幾隻鏡頭,大多是中長焦距的鏡頭。
SP 28-80mm f3.5-4.2 (27A) - 27A的等級設定是比17A高的,但表現令人失望。
CF 70-210mm f3.8-4 (46A) - 較後期的鏡頭,塑膠材質使用較多,所以比較輕,攜帶方便。
SP 70-210mm f3.5 (19AH) - 網路上公認這個系統中表現最佳的70/80-210mm鏡頭。

這兩年Tamron百接搭環的市場比較沉寂。這可以從eBay上出售價格下滑看出。以這個系統所需的各家轉接環(adapter)來說,價格下滑了近三分之二。這個系統中一些知名的鏡頭的價格也掉,但幅度較小。所以若對這些鏡頭有興趣,現在的價格比起五年前是好多了。問題是好鏡頭大多在識途的收藏家手中,不會輕易出售,市場上好鏡數量日益減少。

我覺得各廠開始轉入無鏡的世界,重新設計接環對這些老鏡的生態造成了兩極化的衝擊。有些人徹底抛棄轉接老鏡,迎接較小體積(不見得較輕)和自動對焦的新鏡頭。也有些人趁此撿拾老鏡,因為無鏡單反幾乎可以轉接所有老鏡的法蘭距優勢是永生的。我以前說過,收集老鏡是收集歷史,要有不同生但共死的認知。把這個熱情轉成商機就會有壓力,徹底改變了蒐集老鏡的初衷。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Friday, October 18, 2013

Konica AR 135mm f3.5 和 Pentax Asahi Super Takumar 135mm f3.5


[左是Asahi Super Takumar。 右是Konica AR]

我手上有兩隻135mm的手動鏡,一直想把它拿來比一比。

先購入的是Konic的AR鏡,再來才購入Pentax前身的Asahi的Super Takumar鏡。Konica 有自己的接口,Asahi則是著名的m42螺絲接口。不管是那種接口一律可以透過轉接環接在無鏡單反上。135mm在早期的手動鏡頭中算是技術較成熟幾個焦段之一。所以只要小有名氣的廠出的135mm鏡頭光學品質都不錯。Super Takumar還有另一隻135mm光圈開到2.5。可惜市面上不好找,找到了也不便宜。

為什麼會進這個焦段的鏡頭呢?對我而言,原因之一是我手上還有這兩家公司的底片機,正好少這個焦段,所以看到價錢合適就買下。另一個原因當然是接在無鏡單反上當望遠鏡頭用了。以m43系統而言,這兩隻鏡頭一上了m43機身馬上搖身一變成了270mm的望遠鏡頭了,而且還是不錯的f3.5光圈呢!而且比起今日的135mm鏡,這兩隻做工精緻的全金屬手動鏡真是小巧玲瓏,因此重量也輕多了。更重要的是這兩鏡在市面上價錢都在百元美金之下,比較可以輕鬆擁有。

我找了吕布當模特兒,把兩隻鏡頭裝在上了角架的Sony NEX5N。兩隻鏡頭都開在最大光圈f3.5,無曝光校正,以下是拍出的結果。


[Konica AR 拍出的呂布]


[Asahi Super Takumar 拍出的呂布]

從照片可以看出,呂布的線條很銳利,結果相差不大。但仔細看還是可以看出Asahi的鏡頭對比較強烈一點點,所以照片看起來比較立體,顏色也比Konica的討好(在這個場景之下)。正如前所述,因為我還有這兩家公司的底片機,所以我兩隻鏡頭都會留著的。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Friday, October 4, 2013

漫談閃燈與觸發器(一) - Canon和Yongnuo CTR-301P,RF-603C系統


[永諾的離燈觸發系統,左上角三個一組是CTR-301P。右下角外型較新穎的是RF-603C系統]

剛拿起相機時,閃燈是我最害怕的東西。

所以底片時代幾乎都不拍室內照,因為十之八九拍出來的照片都不滿意。轉到數位之後因為沒有底片成本的壓力才又開始比較認真學習用閃燈。用閃燈的啟蒙師是好友吳大哥。當年我剛到中文學校,他邀我參加拍老師和學生的團體照。我一想到團體照在室內,第一個反應就是"無法勝任"。吳大哥告訴我一句話,調到M模式,做些補償,其它就交給相機,我身體力行得到好結果之餘也開始用力找如此行的原因。

近十年來,多半時候工作繁忙,無法常外出拍照。蹲在家中的時間長了,只能在室內拍照,不知不覺的涉入了閃燈的世界。閃燈設備從原先的420EX擴充到580EX。也加了些離燈閃用的觸發器。我在家中分出一個小房間做攝影室,有時幫家人,朋友拍拍謢照用的照片,在敗家之餘也總算對人類有點貢獻了。

由於是從閃燈自動模式入門,所用的閃燈自然跟著相機的牌子走,這也就是為什麼用的是Canon的EX系列。雖說使用手動模式有較佳的控制(容後再述)和更多的自由(如可以選擇非原廠的便宜閃燈),若再讓我重新來過,我還是會至少買一隻原廠的閃光燈。因為大多的家庭活動,你不會帶著一"拖拉庫"的閃燈設備跟著你。這種場合大都是一機一鏡一燈。我不但閃燈調自動,甚至連相機都調光圈先決模式,簡單方便為最高指導原則。

棚拍或商品照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以拍護照用的照片為例子吧!拍出的照片立體不立體不重要,要的是沒陰影,五官清楚,背景全白,在這種情況,我把兩個光源放在四十五度角,為的是提供足夠的亮度同時也消弭陰影。所以閃燈就不放在相機機頂上了,這也就是為什麼需要觸發器了。有觸發器送訊號,自然該有接收器接收訊號。用觸發器就是為了要讓幾隻閃燈能跟著快門同步工作。這句話說來簡單,其間的觸發方式是五花八門。這也就是為什麼閃燈不玩則已,一玩又是一個可以傾家盪產的專區。但簡單來說,觸發器的功能就是看守著相機,只要相機快門一釋放了,它就把訊號傳到各個接收器上,這些接收器再通知閃燈:開閃了!

閃燈觸發器的來源分成兩大類,就像鏡頭一樣,可以來自原廠和副廠。原廠的觸發器因為知道許多自家的秘密,通常較有智慧而且功能強大。幾乎所有較新的原廠閃燈也都是訊號接收器。Canon早期的觸發器是ST-E2(有些閃燈也可充當觸發器,容後再述)。這個用紅外線傳送訊號的觸發器配合自家的閃光燈建構了Canon獨門的無線閃燈哲學。可惜這個觸發器只能用在自家閃燈上而且有些限制(容後再述)。

副廠的觸發器通常以無線電波傳送訊息,這類的觸發器因為沒有內幕消息大多不傳太多的資料,所以相當只傳脈衝。好處是可以與各家閃燈(甚至不同廠家混合)並用。壞處是需要相對的訊號接收器。而且因為除了觸發器沒有傳遞太多的資料,閃燈必需放在手動模式依需要調節閃燈出力。如此一來閃燈最重要的功能是要能調節出力,其它的功能都不是太重要了。市面上有許多能調節出力的便宜閃燈,這些產品為許多發燒友開啟了架構閃燈系統的大門。有一些副廠近年來也開發與原廠類似的智慧型觸發器,在此先略過不談。副廠的觸發器現在是百家爭鳴。大咖如Pocket Wizard的產品,外型,用料,功能都好,但價格較高。中間價位的如Phottix也有一片天,但這個等級的系統對我來說還是太貴。我用的是永諾的觸發器,從早期的到CTR-301P到最近的RF-603,整組買下來不到七十美元,物美價廉。很多人批評永諾的觸發器不可靠,有時會亂閃,但我用到現在還沒發生過太多問題。CTR-301P系統包括一個特定的觸發器加兩個接收器。近一代的RF-603觸發器和接收器是同一式,也就是說每一個元件既可觸發也可接收。這是幾年前開始的新趨勢,個人覺得有利有弊。RF-603系統開始區分支援廠牌,若是Canon用戶,得使用RF-603C;若是Nikon用戶,就得用RF-603N。新的系統不能與CTR-301P混用。

有空再詳談應用了!


[簡單的閃燈設定。用的是全Canon系統,觸發器是ST-E2。架在閃燈下的是永諾603系統但在這個設定並沒開啟。]


[拍攝的是Konica的135mm老鏡。如果是較正式的商品照,我會再加一隻閃燈當背景光讓背景全白。]


漫談閃燈與觸發器目錄
漫談閃燈與觸發器(一) - Canon和Yongnuo CTR-301P,RF-603C系統
漫談閃燈與觸發器(二) - Yongnuo CTR-301P系統和YN560-III閃燈
漫談閃燈與觸發器(三) - Yongnuo RF-603C系統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