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9, 2008

漫談景深 (2) - 景深的控制

這次我們來談談如何控制景深。同樣的,我先不用理論來導公式,只用白話文和實際例子來作說明。

影響景深的因素有三:鏡頭的焦距,光圈的大小,攝影者和被攝主體之間的距離

由此已可看出景深是可以控制的。怎麼說呢?不同的鏡頭有不同的焦距,所以攝影者可以選擇不同的鏡頭來改變焦距,進而改變景深。攝影者當然可以改變光圈。攝影者也可走近或遠離被攝主體來改變攝影者到被攝主體之間的距離。簡而言之,景深是可以被控制的。這些因素如何控制景深呢?

鏡頭的焦距:拿一隻50mm的標準鏡頭和200mm的中望遠鏡頭為例。同樣的光圈,同樣距離被攝物體1公尺,完成對焦後,50mm鏡頭的景深就是比200mm鏡頭的景深長。也就是說50mm的鏡頭拍出的照片會包含較多銳利的物體。在這要特別指出的是雖拍的主體是一樣的,但由於鏡頭的特性不同(標準和中望遠),主體的大小會有所不同(50mm 看到的主體會較小)。

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短(淺);光圈越小,景深越長(深)。這個很容易由實驗證明,因為你只需要一隻鏡頭。如何證明呢,拿一隻鏡頭(最好是標準鏡頭50mm以上的),鏡頭一定有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找好一個有背景的主體,固定拍攝的距離(其實這就是控制了前述的三個變因中的兩個:焦距和距離),然後最好把相機固定在角架上對主體對焦後最大光圈拍一張,最小光圈拍一張。在照出的照片中檢視背景就會發現,小光圈照片裏的背景就是比大光圈照片中的背景清楚。為什麼只檢視背景呢?別忘了,我們是以主體對焦的,所以主體是一定清楚的。在這裏先預告一下,記得我曾說過我下的景深的定義是需要被修正的,跟這個實驗有點關係。先賣個關子吧!

攝影者和被攝主體之間的距離:距離主體越近,景深越淺;距離主體越遠,景深越深。這個可以用一隻或兩隻鏡頭來作實驗。為了簡單起見,我就用一隻鏡頭來作說明。拿一隻喜歡的鏡頭,選好一個有背景的主體,定好光圈,然後距離主體一公尺處,對主體對焦後拍照;後退至二公尺處,再對主體對焦後拍照。比較背景的清晰度就可明白我所說的。

簡而言之,三個變因隨便你玩就可控制景深。碰到有些情況,你還得組合這些變因來達到我們要的效果。舉個常見的例子-山水風景照。通常我們要全部的山和水越清晰越好,所以常看的組合是:廣角鏡(縮短了焦距)+小光圈(常是f8以上)+遠距離。你看到美麗的101照片常是在象山照的-離101是有一段相當的距離的。

這次講太多了,下次再繼續談應用囉(希望能放些照片)!


漫談景深目錄
漫談景深(1)- 什麼是景深?
漫談景深(2)- 景深的控制
漫談景深(3)- 再談景深的控制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Friday, July 25, 2008

漫談景深 (1) - 什麼是景深?



對於景深,網界有許多教學著重於光學理論,所以常從公式著手。我想用較潛顯的白話文說明一下,有空的話再補上公式解說。

什麼是景深?

以上面這張照片做例子。先把關係位置說明一下。距離我不遠之處有一隻樹幹,上有小紅苗,當然有背景在其後。我主要想拍樹幹和小紅苗。當然最理想的狀況是把所有在觀景窗裏的東西都拍清楚,但若想突顯主題,我們只希望樹幹的前半部和小紅苗清楚。景物的排列是與我們的視線垂直的。如果把視線當成一隻可以刻上刻度的棍子。把第一個我們要它清楚的主體前緣和最後一個我們要它清楚的主體後緣刻上刻度,這兩個刻度之間的距離就是景深。

在我們的例子,第一個主體是樹幹(我們只在乎前半部)而其它的主體是小紅苗們。根據剛才的定義,我們會在樹幹的前綠刻上一個刻度,然後找最後一個小紅苗的後緣也刻上刻度。這之間的距離就是我們要的景深(這個定義在老前輩看來可能有點怪,但請忍耐一下,我會在下一次對這個定義做修正)。



通常拍單一主體時,為了突顯它,我們希望景深窄一些,讓背景(和前景)模糊。模糊的背景有人稱為”散景”,英文(來自日文)稱為”bokeh”。但若拍風景,我們希望前,後景和主體都清楚,所以我們要長景深。這裏帶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景深是可以被控制的!

如何控制景深呢?那是下次的主題囉!


漫談景深目錄
漫談景深(1)- 什麼是景深?
漫談景深(2)- 景深的控制
漫談景深(3)- 再談景深的控制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Wednesday, July 23, 2008

來去之間

機場不捨的辭別了父母,上了飛機後心中的掙扎-同樣的戲碼,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從沒想過會長期旅居美東。當年只想拿了碩士就回國,誰知之後又待了四年。學位拿到之後,就像其他學長一樣,不免俗的想在就業市場中一探自己的身價。在找到一個自己認為滿意的工作環境後也沒想太多就開始工作了。從車子,房子,到孩子,就這樣一步步的走過來-沒有太多的思考,一切是這麼的理所當然。

畢業時父母親來美東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之後由於工作及一些其它的問題,曾有若干年沒見到父母。當再相見時,父母親的銀髮帶給我極大的震撼。以前從未思考的問題,一個個開始浮現在我腦海裏。

這次回臺,父母陪我爬上了基隆山頂。這雖是一座只有海拔588公尺的山,但由於步道起點接近海平面,加上最後的兩段非常陡峭,比起其它的休閒步道是有其難度的。父母在其間休息了好幾次。父親知道我喜歡攝影,不攻頂是不會罷休的。因為怕我不熟悉山路,所以一直跟在我身旁。在一處歇腳時,父親對我說:

你隌我爬過兩座難爬的山-七星山和基隆山

我這時才想起,父親和我曾在我出國前爬上七星山。當時的爸爸還是一頭黑髮。父親接著又說:

下次你再回來,我可能沒力氣隌你爬這座山了

我聽在心裏很難過也更珍惜這次的登山。次日早晨,父親又隌我上山去看黃金神社。父子倆人在路上聊了好多事,去國多年能和老爸這樣獨處真是彌足珍貴。

坐在飛機上,四週吵雜的聲音突然的沉寂下來,腦中浮現的是父母親佇立在登機門送我的那一幕。同樣的戲碼再一次上演-我陷入了思考,思考自己留在美東的意義.....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Sunday, July 13, 2008

吃在台中


這兩天住在台中內弟(小舅子)家。每次到台中,內弟和內弟妹總是很用心的安排我們的民生首要問題-吃。這次也不例外。前天晚上為我們安排的用餐地點來到了梨子咖啡館

位於中科的梨子咖啡館是以”透明清澈”為主要設計理念,館內片片透明的落地窗的確給人明亮和清涼的感覺。一進入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以白色系為主綴以青綠色的吧台區。整體的色調就讓人覺得很”梨子”。



館內的燈飾更是非常特別。看似金屬線的細絲如鳥巢般編織成球一般的燈罩圍繞著在其內的白熾燈泡。白熾燈泡提供了足夠的亮度而鳥巢般的外殼則使燈光不致過於刺眼。一個個這樣的燈掛在天花板上,看起來真像一顆顆的梨子。館內提供的餐點很多樣化,應可滿足顧客不同的喜好。用過餐後,館的室外中庭還提供了乾淨的小白石供小朋友玩耍。



我們一家,內弟一家,和我岳父母在館裏渡過了一個愉快的夜晚。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