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 2017

老鏡清理 Minolta MC Rokkor 50mm f1.4


[可以看見鏡頭上生長中的微生物]

最近家中多了一隻美樂達的標準鏡!

我收藏手動對焦的底片相機,所以多年下來手上也有一堆手動對焦的鏡頭。我並不刻意躲避美樂達的相機和鏡頭,但不知怎麼的,他們從沒進我的家門。

前一陣子從一位老大哥手接下了一部美樂達相機,機身帶的就是本文的主角MC Rokkor 50mm f1.4。50mm的標準鏡幾乎每一個廠牌都不會出差錯,都有一定的水準。這些鏡頭用在無鏡單反(尤其是全幅的新力A7/A9系列)相機上個個展現出不同的成像個性,為攝影帶來很多樂趣。雖然我手上己經有至少五到六隻標準鏡了,能收下第一隻美樂達鏡頭還是很令人興奮。

拿到鏡頭的第二天,正當要把鏡頭從機身取下時我發現機頭的內部有微生物滋長。對於一隻四十歲的鏡頭,這種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要救這隻鏡頭唯一的方法是拆開它,清洗微生物附著的鏡片後再組裝回原樣。每個廠家鏡頭組裝的方式和光圈葉片固定和控制開啟的的機構都不相同,所以若無維修手冊,拆裝鏡頭只能靠經驗,過程中更要膽大心細。

因為這是我第一隻美樂達鏡頭,我對它的結構並不熟悉。上網也沒找到太多資料。但一般鏡頭的組合大多是把鏡片單體固定在鏡身上。定焦鏡鏡頭大多沒有可移動鏡片,但可能把幾個鏡片結合成小部件後再組合成鏡片單體。第一步通常是找到將鏡片單體固定在鏡身上的螺絲,之後就能把鏡片單體和鏡身分離。這些螺絲都被鏡頭前端那片印有鏡片型號和規格的環給蓋住了。所以第一步是把那個環給取下。


[鏡頭上的規格環必須取下才能看到固定螺絲]


[左邊是鏡片單體,右邊是鏡身,背景的兩個環和八顆螺絲用來將鏡片單體固定在鏡身上]

美樂達的鏡片單體分成三部分:前鏡片單元,光圈葉片單元,和後鏡片單元。當前鏡片單元拆下後光圈的葉片就全部散落。取下葉片單元後才能看到後鏡片單元。以我的情形來說,微生物長在前,後鏡片單元中靠光圈葉片的那那一端,也就是長在鏡片組中最中間的兩片鏡片。


[拆下了第一部分後的鏡片單體。可以看見光圈葉片全都散落了。]


[全部分解—第二排和第三排最左邊的元件就是帶著微生物的鏡片組]

清洗鏡片用的是含酒精的不織布。一但找到出問題的鏡片,清洗消毒應算是最簡單的步驟了!一旦清洗完畢,剩下的就是組裝回原狀了。特別要提到的是,之前拆鏡片時控制光圈的葉片不全散落了嗎?千萬不要慌張,當組合回原狀時,在把光圈葉片單元固定在後鏡片單元的步驟時,小心的把一片片的葉片放回原位(記得要一片蓋一片)。之後再把前鏡片單元固定在光圈葉片單元。至此,鏡片單元就算組裝完成。要提醒的是,在組合鏡片單元和鏡身前,記得將鏡身上光圈控制調到最小光圈(f22)然後才把鏡片單元和鏡身用螺絲固定。基本上要確定鏡身上的光圈控制要真能控制光圈的閉合。最後就只差把鏡片規格環放回原處,整隻鏡頭的組裝就算完成了!


[在組合鏡片單體時得把光圈葉片放回]


[將鏡片單體固定上鏡身後(規格環還沒放上)]


[放上規格環就完成了]

清理後的鏡頭是不是看起來年輕多了?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