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5, 2014

東眼山


[上東眼山的路]

東眼山就在外婆家附近,但早期不對外開放。

我小時候每年暑假就回住在桃園復興鄉的外公,外婆家。當時的復興鄉就像個世外桃源。那些日子是我的童年中每年夏天的高潮。幾年前回台,爸媽第一次帶我上東眼山,我馬上就愛上了它。

這幾年每年都想盡辦法回台灣,每次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一就是東眼山。今年行程緊湊,本想大概沒機會上山了。爸媽知道我實在很想去,約了阿姨,姨丈和我們同行。談到姨丈和阿姨,小時候雖說是回外婆家,其實就是去阿姨,姨丈的家。他們從小就疼我們,在山上有吃,有玩,有美景,過得真是神仙的生活。那天上山,媽才告訴我說,今天在東眼山看到的許多林木其中許多都是當年外公付出心血栽種的。一問之下才知媽媽小時候,外公在林務局工作,當年的工作就是造林。外公已經去世多年,回到東眼山看到這些林木感覺就好像是看到外公留給我的禮物,感覺格外親切,卻也勾起對疼愛我們最多的外公深深的思念。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

豪情壯志不再



前幾天一位朋友找我談到中國開婚紗攝影公司的事情。其實鮮少人知道幾年前攝影曾是我的副業,朝九晚五的工作之餘,有時接拍婚禮,有時接拍商品。

美國經濟剛開始不景氣時,賴以為生的工作每每傳出裁員的風聲。這些風聲從謠言變成了真實,從三不五時到月月來,甚至有一陣子每週四就是裁員日。那陣子情緒到了谷底,天天生活在丟掉工作的恐懼中。就在那時,我和一位好友開始討論成立婚紗攝影公司。之後從一位朋友的手邊接了一個案子拍婚禮。當時我們是Secondary,也就是非主力攝影師。結果新人看到照片時說我們拍得的比他們的主攝影師還好。拍完後,我和朋友討論未來何去何從。當時他在華爾街上班,我是工程師,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要拍多少婚禮才能抵上我倆當時工作的薪資。如此一算發現在旺季時(美國婚禮有約有三個月的淡季-非常淡)一週要拍上三個婚禮才能打平我倆的薪資。若要賺更多錢,我們只能透過漲價來達成。兩相比較,一週找到至少三個婚禮是基本的生存條件。沒有這個數量,沒法維持兩家人的支出,更別談建立了口碑之後的漲價了。

長話短說,幾經評估,這個生意終歸是沒起飛,我們倆在起起伏伏的經濟風暴中也就這樣的生存下來,那位朋友現在已是華爾街一家銀行的副總了,我還是待在原公司當我的工程師。我們的生活或許沒有攝影師的多采多姿但至少兩個家庭生存的基本需求不至缺乏。

這其間,我自己單飛接了些商品照的案子,也為不少朋友小孩的婚禮或宴會做記錄。婚禮中有些是主攝影師,有時是副角,但拍下來風評不錯,朋友傳朋友,很多人邀約。在這段時間中除了攝影,生活中也發生了不少事。最重要的大概是我受洗後加入教會的青少年事工。我的心情漸漸有了轉變,生活的重心放在教會的活動中,替教會的青少年,小朋友拍照。我的理念是要大家看到教會的生活和一般人的生活其實更沒有兩樣。小朋友在這種環境下成長,一樣有著快樂的童年,更重要的是給了他們認識 主的機會。在教會之外,我只接受好朋友的案子,而且不收費。我發覺不收費的婚攝,因為沒壓力,反而常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昨晚當朋友提到不想在五年十年後還只是一個公司的職員時,怕朋友覺得我唱高調而不能說出口的是,為 主做工之後,我體會到錢不再是生活價值觀中唯一或最重要的元素。我己不強求把攝影當成賺錢的工具,一切順其自然。要說與朋友交談時心中沒有起連漪那是騙人的,但談完後能全身而退,心中竟是一整個輕鬆!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閱讀全文...